June 17, 2012

《雜食者的兩難》讀後--美國政府和企業到底都給人民吃了什麼?


《雜食者的兩難》 / 麥克˙波倫 
The Ominivore's Dilemma / Michael Pollan

拖了好久,結果還是等到中文本都出了才找來看。其實我對吃的健不健康不是真的那麼在乎,但是體內隱隱流竄的「動保份子」(?)血液讓我不免還是會關心部分吃的議題。人類身為雜食性動物,好處是什麼都能吃,而演變到今天,由於科技和工業化帶來的便利,更是使我們擁有各種千奇百怪、眼花撩亂的選擇。不過「無所適從」應該算是最小的問題了,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現在每吃一口都是在吃自己的老本,不只是健康的老本,也是大自然的老本。


《雜食者的兩難》一書分了三部份來探討美國人現代面臨到的飲食難題。第一部份「工業化的玉米」講的差不多就是《美味代價》(Food Inc.)的內容。主要說的是玉米與牛肉的問題。美國政府與財團都「鼓勵」農民大量種植玉米(食用與非食用),造成玉米產量嚴重過剩;過剩怎麼辦?其中一個一個消耗的好方法就是拿去當飼料。豬和雞就算了,牠們本來就是雜食動物,衝擊沒那麼大。但是牛就可憐了,本來是草食性動物的牠們現在被逼的吃穀類,生病是想當然爾,於是我們人類也跟著不是吃病牛,就是吃進一堆抗生素。

我不想美牛開放,倒也不主要是瘦肉精問題,畢竟我在美國吃牛肉時壓根沒想過這件事。我不想看見的是這些可憐牛賣到台灣來,增加飼料美牛的銷售量,這樣美國越養越嗨怎麼行?(美國現在好像甚至在培育可以消化穀類的牛種,真的是莫名吃妙,就給牠們吃草是會怎樣啦?) 更讓我震驚的是,原來現在有些養殖鮭魚也是吃玉米飼料的!!!是怎樣啦!我最愛的兩種肉都被這樣荼毒,要流淚了我。看來我以後還是少吃牛和鮭魚好了,悲。我之前有找到這個網站:http://grassfedbeefrestaurants.com/  上面列了各地賣草牛的餐廳。我和 Tommy 吃過 La Jolla 的 Burger Lounge,以漢堡來說,它的價錢很驚人。

書裡還有提到玉米糖漿也因為甜度提高了,成本又比較低,所以取代「蔗糖」(cane sugar)成為可樂主要的糖類來源。不過 Tommy 有在 Costco 買過墨西哥進口的 cane sugar coke,我覺得還是比一般加玉米糖的好喝!

----------

第二部份「田園牧草」探討的是有機食物的問題。說到有機食物,之前有次我和 Tommy 在超市買菜時,我看到放養(cage free) 的雞蛋想買,結果沒想到 Tommy 說他不相信什麼有機的標籤,現在所謂「有機」的標準亂七八糟,沒灑農藥誰知道用了什麼樣的肥料?它說放養你就相信它真的是放養?根本就是以有機之名,行抬高價位之實。我那時聽了雖然覺得有道理,可是想應該也不至於到那麼誇張的地步,結果沒想到 Tommy 一點也沒有誇張。T.T

現在在連鎖或大型超市裡看到的有機食物,其實也已經是工業化下的產物,離當初有機的概念大概十萬八千哩遠。沒錯,聯邦法是有規定有機的標準,但是感覺只是定來方便大型有機食物公司的。所謂有機肉類的牛吃的可能還是玉米飼料,只是沒有加什麼抗生素有的沒的;不分牛豬雞也可能都還是集中飼育,反正只要有接觸到泥土地就好——法規並沒有規定時間要多長,表示牠們一生中可能只有兩個星期是「自由」的。看到這裡我差點要飆髒話,原來我真的是被標籤給騙了。T.T

作者在書裡說了有機耕種的確是對環境比較好、對農夫比較好,也對公眾健康或納稅者比較好,可是和「永續耕作」相比,有機耕作仍是比較傷地力的方式,因為有機田翻土的頻率需要比較高,可是這樣會「摧毀耕地土壤,跟化學藥劑一樣,降低土壤中的生物活性。頻繁的翻土也會把許多氮釋放到空氣中,因為這些沒有雜草的有機農地比傳統農地更需要更多氮肥。」更不用說因為必須全國長程運輸,不可能不經過加工。我只能說從前對有機的想像已經完全崩解,哭哭。

其實真的比較好的作法是要多種耕作、多樣種植,不要一塊農地上只種一種植物,只養一種動物(許多有機農場仍是這種作法)。這樣地力才能生生不息,並讓人工物的使用降到最低,保得動物和人類都健康。不過這種小規模農場爹娘不疼(政府不想理你還只會扯你後腿)、姥姥不愛(超市不想賣),所以要買可能必須費點心思去找。與其去連鎖超市和有機超市買有機食物,還不如在農夫市場或向社區支持型農業(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:一種社區支持當地有機農業的推展組織……消費者在產季開始時先支付農場一筆金額,然後每週會收到一箱農產品。)或都會採買聯盟(metropolitan buying clubs:由城市中的個人與家庭等個體戶組成,彙整聯盟內成員的需求,集體向城市周邊的農莊購買高品質、對健康有益的農產品,以較大的購買量換取相對低廉的價格,也能將運輸過程所造成的污染減至最低。) 等團體採買當令食物比較好。Tommy 之前有找到 San Diego 的CSA,只是他怕自己一個人吃不完所以沒訂,這次等我去找他的時候試試看好了。

而且我以前都不知道原來肉也是有分季節性的!像是小羊是在四月出生,要八~十個月大之後才適合宰殺,所以只有初冬才有羊肉。還有晚秋和冬天肉質比較肥美,適合吃豬肉和牛肉,夏天適合吃雞肉,好妙!

----------

第三部份「個人森林」進入到哲學與心靈的層次,波倫首先探討的就是我們究竟該不該吃肉?這個問題從我大二不吃四隻腳開始也想過很多遍。從開始養狗之後,我對哺乳類動物的愛心就一整個大爆發,可是一直要到了大二去畜產系修通識課,每次上課前和系裡養的牛羊大眼瞪小眼後,我才決定從此不吃四隻腳。理由很單純,就是覺得他們很可愛而已。之後我也嘗試過吃鍋邊素,但終究還是覺得那樣的日子太憋了,試了半年就放棄。其實能吃雞、能吃海鮮,就不會覺得生活有什麼不便。七、八年轉眼過去,最後竟然是因為想和男朋友一同享受美食之樂,所以開了戒。

不過我倒是從來不覺得吃肉有什麼道德上的問題,許多生物生來就是肉食性或雜食性動物,天性如此,無關對錯,吃肉吃素都不過是個人選擇而已,難以接受的是動物需要為了變成食物而受虐。現代人好命,除了屠宰場外,殺戮之事離我們很遙遠。當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是一塊塊的「肉」,而非生命消逝的屍體時,其實很難激起什麼同理心。我也必須承認我大多避而不想這件事。現在吃很方便,要吃的安心坦然卻難,特別是外食的時候根本很難考慮這麼多,感覺只能閉著眼、捂著良心吃,相較之下,不買動物實驗的保養品和化妝品實在簡單多了。

最後用書裡一段話來結尾:「以工業化及殘酷手段對待動物是近年來的產物,非常美國化,而且是可以避免的。其他國家都不會如此殘酷且密集地飼養與宰殺牲畜。在歷史上,也沒有誰的日常生活會離牲畜那麼遠。如果肉品工業的高牆能變得透明(不論是實際上或象徵上),我們就不會再以這樣的方式來飼育、宰殺與食用動物,切尾巴、關豬籠、剪雞喙等事情,都會在一夜之間消失,一小時內宰殺四百頭牛的日子也會很快終結,因為誰能夠忍受這些事情?我們可能會少吃很多肉,但是當我們吃肉的時候,卻能以清楚的覺知,給這些動物牠們應得的莊嚴與敬意。」

補註:波倫在最後一部份還講到他為了正面迎戰「雜食者的兩難」,甚至大費周章去考狩獵執照、學習採收菇蕈,並親自去採水果、養酵母做麵包等等以準備心中「完美一餐」。不過我覺得類似主題 Novella Carpenter 《Farm City: The Education of an Urban Farmer》寫的更有趣(實用?)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。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